首页 > 保险 >

车险高手续费问题拖后腿,新能源车险展现新的机遇

  7月13日讯:尽管险企车险定价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但高手续费竞争现象再次显现,保费降幅有限。新能源车险迎来政策利好,但高赔付率问题也让保费很难不上涨。展望2023年下半年,机动车保有量维持稳定增长趋势,新车中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有望提高车均保费,预计车险保费收入维持稳定增长。

  2023年行至过半,盘点上半年财险业发展情况,可谓“老问题”与“新机遇”交织并存。

  6月以来,车险“二次综改”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尽管险企定价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但高手续费竞争现象再次显现,保费降幅有限。新能源车险迎来政策利好,但高赔付率问题也让保费很难不上涨。展望2023年下半年,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机动车保有量维持稳定增长趋势,而新车中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有望提高车均保费,因此预计车险保费收入维持稳定增长。

  尽管6月保费尚未公布,但从5月保费数据来看,财险业务延续稳增态势,同比增长10.33%。今年初就有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3年国家对基建、房产、新能源车、旅游、消费等方面的刺激力度将大幅提升,带来相关保险业务强劲增长。虽然下半年财险保费走势仍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但随着经济逐渐恢复以及财险经营主体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财险行业将保持繁荣局面。

  车险费用率老问题重现

  2023年初,原银保监会明确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从[0.65,1.35]扩大至[0.5,1.5],执行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2023年6月1日。

  今年4月28日,北京、天津、陕西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率先试点采用最新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上海、广州等第二批地区在5月27日零时完成了切换。

  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的扩大让财险公司在保费定价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但也令车险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车险“二次综改”实施至今,车险费用率再现抬升,部分地区的市场费用率甚至超过5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提高渠道手续费率,是做大车险保费收入,提升市场份额的方式之一。因此,在2020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落地时,监管部门就在定价端压缩保险公司费用率空间,一些抬高手续费的险企还被罚暂停业务。

  作为配套措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今年6月下发《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理念,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不得忽视内控合规和风险管控,盲目拼规模、抢份额。不得脱离公司发展基础和市场承受能力,向分支机构下达不切实际的保费增长任务。不得偏离精算定价基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车险产品,开展不正当竞争。

  就车险保费而言,多家券商机构预测,整体保费降幅有限。如东吴证券分析师预测,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调整将使车险定价更加精细化,驾驶习惯良好的“好车主”保费会更低,“高风险车主”保费面临上升。考虑到当前仅不足1%的签单接近车险定价系数的“地板价”(0.65),约5%的签单接近“天花板”(1.35),预计行业自主定价系数平均值将保持稳定,整体降价幅度有限。

  财通证券分析师夏昌盛表示,6月8日,商务部办公厅已下发 《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强化购车优惠政策支持。预计在扩大内需战略下,汽车销量高增趋势有望延续,全年看,车险保费增速有望维持在5%左右。

  新能源车险机遇把握不易

  车险存量市场老问题重现,增量市场则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2023年以来,与新能源车险相关的话题随着一系列新能源车利好消息的传出而持续保持高热度。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到27.7%。6月,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多家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

  “双碳”目标摆在眼前,新能源车加速替代燃油车似乎已成必然趋势。业内人士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表现,同时也对新能源车险充满信心。面对新能源车险“蓝海”,头部险企一跃而入,强化专业能力,紧抓新机遇。

  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近日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新能源车险领域的数据、定价、网络、渠道、专业人才、风险管理、理赔管控、客户服务、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多管齐下、统合综效,构建一套具有人保特色的新能源车险经营模式,强化公司在新能源车险领域的市场地位,筑牢新能源车险赛道的领跑优势。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新能源车险高赔付率问题,使行业承担了较大的承保亏损压力。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在抱怨新能源车险保费涨价的问题。

  随着更多新能源车企入局,新能源车险面临的问题有望得到更多解法。“车企涉足车险可以把两个行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目前,保险公司很难拿到新能源车的数据信息,车企入局车险能更为科学地根据车辆风险状况来确定费率。针对不同车有不同的费率,这就可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保费价格虚高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如是说。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接手易安财险获得保险牌照,意味着其在保险产品开发方面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不过隔行如隔山,车险对于车企尚属新领域,能否经营好这门“生意”仍有待观察。

  风险减量服务提质增效

  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监管部门大力倡导下,成为今年上半年的关键词。

  今年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指出财产保险业要以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重大风险损害为目的,积极协助投保企业开展风险减量工作。随即,在2月召开的全国财产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开展“风险减量”行动,提升“防”的能力、“减”的实效和“救”的服务。此后,天津、湖南等多地银保监局纷纷推出具体行动方案。

  今年以来,各财险公司持续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手段,风险减量服务质效明显提升。保险公司已经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责任保险以及车险、农险、企财险、家财险、工程险、货运险等财险业务中,为投保人提供更加专业化的风险减量服务。

  中国人保董事长王廷科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上表示,“保险业要做‘减震器’,对于现代保险,保后为客户做风险减量管理更为重要,这是真正降低风险、管理风险。财险已经建立了风险减量管理的平台,帮助客户减少风险的发生,而不是单纯承担风险。”

  今年上半年,财险业在防灾减灾、灾害事故处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无论是应对宁夏银川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还是重庆万州洪涝灾害,保险公司应赔尽赔快赔,并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抢险救援、救灾工作。今年夏季汛期,多家财险公司制定了基于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专项防灾防损服务方案,帮助企业提早发现隐患或及时掌握灾情,协助客户及时处置,消除或降低企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保险不仅仅是损失补偿,还有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防灾减损,也就是监管部门倡导的风险减量管理,这是损失补偿跟风险控制的统一。保险公司首先应该是风险管理的咨询公司,在这个领域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资格帮助投保人及被保险人来减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第二场题为“财产险高质量发展”的对话上表示,财险行业未来应该思考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更多利用科技来构建新的风险管理体系,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上一篇: 低利率下分红险能否“挑起大梁”,多家险企率先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聚股通无关。聚股通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聚股通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聚股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聚股通”,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