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行业稳中向好,稳中求进、提升质效、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7月22日讯: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3中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年会”在深圳举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贺竹君以“稳中求进、提升质效、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贺竹君结合保险业负债端情况,分析了保险资管业的发展。他认为,在资产负债两端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的过程中,保险资管业要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
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证券时报的邀请,我仅代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本次年会汇聚各方专家,聚焦“保险资管业发展”主题,下面我将围绕这个话题谈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主要谈以下情况:一是行业发展的基本面:稳字当头,保险资管行业稳中向好。二是行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改变,行业如何认识它:审慎识变,聚焦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三是行业积极主动做一些调整:积极应变,着力把握行业发展新机遇。四是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寄予希望:主动求变,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一、稳字当头,保险资管行业稳中向好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经过近20年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管理长期资金、配置长期资产、创设长期产品的核心业务专长,在支持实体经济、国家战略、民生建设和保险主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一)抵御风险波动,管理规模稳步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银行业保险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22年,我国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超11%;2022年末,保险业总资产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5.35万亿元,同比增长9.15%。
(二)资产配置结构稳健,投资收益率稳定。总体看,保险资金充分发挥大类资产配置优势及逆周期调节机制,追求长期稳健和绝对收益的投资特点。资产配置结构稳健,固定收益类及流动性资产占比超七成。近十年,行业年均财务收益率5.28%,每年均实现正收益,波动幅度小于其他机构投资者。
(三)投资能力持续提升,巩固长期资金管理优势。伴随利率中枢趋势性下移,债券等传统固收类资产的收益水平持续下行,保险资管机构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建设,加强对权益类资产、另类投资和海外投资机会的挖掘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增厚投资收益。
(四)夯实根基,风险管控持续加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长期管理保险资金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稳健投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在资产负债管理、另类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内部信用评级以及投顾咨询等领域也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长,为行业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获取长期稳定投资回报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跨越投资市场周期,获取平稳投资收益。
(五)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保险资金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在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债券、股票、股权及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近年来,服务区域协调发展13.57万亿元;服务重大工程项目1661亿元;参与养老社区规模1412.16亿元;参与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余额2.19万亿元;服务双碳目标等绿色发展产业投资余额1.22万亿元。
二、审慎识变,聚焦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伴随着国内外、业内外形势环境的变化,保险行业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正步入新发展阶段。从宏观层面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和重塑,国内外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不确定性加大,困难风险增多,扰动因素增加,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和思想准备。从中观层面看,国内经济增长趋缓,消费缓慢复苏,金融市场运行震荡波动,大资管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已从高增速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微观层面看,未来几年,保险业都将处于规范、调整、转型、重构阶段,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个艰难的过程,也是考验耐力、毅力、能力和智慧的过程,要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二是长期市场利率下行,资产配置难度加大,利差损风险增加。利率下行,行业普遍面临被动提升权益比例的困境,伴随权益资产波动较大,合意另类资产供给不足,行业投资收益率正逐步呈下滑趋势。同时,负债成本相对刚性、久期长,而资产端久期相对较短,资产到期后再投资收益率下降,利差损风险有所增加。
三是市场波动较大,行业面临偿付能力承压。2022年度,受利率持续下行、权益市场震荡加剧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净资产增速普遍下降。在偿二代二期资本分级规则下,净资产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核心资本和实际资本,并进一步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头部上市公司为例,从披露数据看,2023年一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同比出现下降。同时,保险会计和偿二代准备金均采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750日移动平均曲线,利率下行的影响体现较为滞后,预计近两年利率下行的影响,将持续影响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状况。
四是产品结构转型,面临负债端压力向资产端转移风险。保险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时期,部分公司面临保费减少、队伍脱落的困扰。在渠道结构上,银行保险渠道的保费规模占比快速提升。2022年部分上市险企银保渠道的新单保费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在产品结构上,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产品需求旺盛,产品特征决定客户对产品的收益回报较为敏感,存续期管理波动性较强,投保、退保行为主因驱动为金融事件而非风险事件驱动。
五是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对行业风险管理提出新要求。当前,行业正经历偿二代二期和新会计准则的逐步实施阶段。其中,前者涉及资本管理,后者涵盖负债端和资产端的确认计量规则,从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上深刻地影响保险业资产管理。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保险公司平滑管理股票价值波动的空间减少,对追求稳定财务业绩的保险行业提出新挑战。
三、积极应变,着力把握行业发展新机遇
当前,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上,保险业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挑战,稳中前进,把握经济运行周期中蕴藏的发展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一)践行中国式现代化,保险业蕴藏发展新机遇
一是助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障需求升级,第三支柱发展为商业保险公司带来新增长动力,保险公司将成为养老保险主要产品供给方,通过参与惠民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等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行业在大资管细分领域寻找并发挥自身优势,紧抓养老及财富管理热潮,成为社保、企业年金的重要管理者。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助力医养健康中国战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需求旺盛,保险+养老医疗健康已成为当前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趋势,通过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构建生态圈,提供有温度、多场景、服务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同时,保险业将作为未来医养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供应商,合理布局养老地产、医疗健康产业园,与主业发挥协同效应,在获客、提升客户黏性、提高客均价值等方面产生共振价值。
三是积极践行社会治理责任,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信保业务,提供跨境风险防控服务,为“走出去”项目相关设施和人员提供风险保障;在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创新研发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构建巨灾保险机制,参与国家灾害治理体系;在绿色金融方面,可提供光伏、水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保障需求,助力碳中和行业高速发展;在民生保障方面,发挥责任险在抵御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及生产安全等诸多领域的保障作用,构筑多层次社会管理风险保障网。
四是保险科技融合,赋能产业价值链。近年来,过往寿险公司依靠代理人作为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增长的驱动力已然难以为继,深化保险与科技融合,赋能保险产业价值链,强化前端精准销售,优化中后端核保理赔。在产品销售环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客群精准定位与精算定价;在投保与核保环节,提升风控能力,通过大数据来预测客户行为习惯,降低欺诈风险。在理赔环节,借助数字化APP实现“秒赔付”,改善客户使用体验,降低保险运营费用,提高经营效率。
(二)保险资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广阔
一是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创新发展过程中,高端制造业、创新企业和引领性产业集群需要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支持。而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匹配这一需求。保险资金积极创设多元化的保险资管产品直接对接基础设施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聚焦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二是找准发力点,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一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专精特新”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促使资金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丰富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助力传统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服务绿色发展战略,支持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升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四是服务重大区域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是有效服务主业,强化资产负债协同与平衡。过去10年,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投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实现保险资金长期保值增值的目标,但在利率中枢下行过程中,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主要靠利差驱动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保险企业进一步提升承保端盈利能力,实现承保、投资协同发展创造价值;通过资产端、负债端的良性互动,实现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深修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增长模式、融资模式、政策调控思路在逐步转变,机构投资者行为、风险收益特征也随之变化。一是把握保险资金特性及投资规律,树牢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理念,着眼趋势性、结构性变化,增强对市场的敏感性;二是继续完善自上而下的投资研究框架,提高投资组合的韧性和质量,统筹做好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管理,力争穿越市场周期和短期波动;三是强化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核心理念,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坚守底线思维,统筹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四、主动求变,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纵观历史,金融风险管理和高效发展是共生的,借用目前一个时髦的概念,是与生俱来的“量子纠缠”。任何趋势都不是线性发展的,其间不乏曲折迂回,亦有峰谷沟壑,保险业发展亦然,伴随着科技创新螺旋式上升,人类文明波浪式前进仍然是大趋势,保险业发展依然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总体来看,保险业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在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最为坚实,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不会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尽管行业当前仍存风险隐患,但风险整体可控、呈收敛态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保险业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保险业踏上发展新征程,必然需要高质量发展路径来保驾护航。
(一)市场主体把握“战略基点”,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提高经营效率,有效成本管控。当前,保险公司进入效率变革期,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亦是行业内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利润下降,公司应通过集约经营开源节流,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实现“降本增效”。
二是提升经营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从现实看,受限于行业发展阶段,部分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着不当利益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因此,营造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减少博弈和信息不对称弊端,将成为行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逻辑和动力。
三是合理布局发展路径,实现差异化之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资管机构应强化业务深耕,专注细分市场,发挥特色经营优势,谋求差异化发展路径,量体裁衣,也争做“小而精”。
(二)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积极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深挖人民对保险需求的趋势性变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结合健康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密切关注养老、医疗健康等社会保障问题。同时,积极应对群众对保险需求的趋势性变迁,服务满足人民多元保险需求,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二是布局行业发展新趋势,着力强化产品普惠性。从战略发展角度看,保险公司应精耕细作、注重民生,开发具有现实需求和潜力空间的新型险种,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做大保险增量市场。同时,积极构建普惠保险产品体系,着力加大特定风险群体保障力度,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普惠性质的保险保障。
三是优化产品设计,提供附加价值。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需要在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服务上修好内功,提升“产品+服务”的竞争性,持续开展服务的智慧化升级,推出多样化产品服务,提升客户服务品质。
(三)保险资管业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
一是巩固行业“核心竞争能力”。坚持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理念,发挥行业既有优势,巩固行业宏观趋势把控能力、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长期稳定收益获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提升市场竞争“新动能”。在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行业战略布局能力、权益配置能力、产业政策研究能力、新兴科技领域投资能力,增厚核心能力,坚持专业化、市场化,以拥抱大资管时代。
三是发挥保险资管产品特性。提高长期产品创设能力,增强市场敏感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资金来源多元化,丰富业务种类,稳定业绩收益,在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立足当前,身处历史转折点与变革期,保险行业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新趋势。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为民生!
最后,预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聚股通无关。聚股通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聚股通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聚股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聚股通”,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