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险 >

加强政策与市场的协同配合,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8月16日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注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完善税收优惠,建立健全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市场创新和发展。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信息显示,同意平安产险、中华联合财险、安盛天平、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国任财险、阳光财险和紫金财险7家保险公司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并准予开业。

  与全球再保险市场双向融合

  根据批复文件,上述7家机构由相应公司授权经营再保险业务,经营区域为全国。营业地址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水芸北路9弄。记者了解到,该地址也将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的办公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8月20日,临港新片区将迎来挂牌四周年。当天,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将正式揭牌,并迎来首批入驻机构。临港集团官方表示,在金融监管政策向临港再保险功能区倾斜的同时,新片区也在谋划地区政策,从租金到税收,用真金白银吸引境内外的再保险机构入驻。

  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振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7家中外资险企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一方面将吸引更多的再保险业务流入中国,推动国内再保险市场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入国际先进的再保险理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再保险业务的专业水平。

  “与此同时,再保险运营中心的设立也将进一步增强上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稳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陈振辉补充道。

  事实上,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但不容忽视的是,2022年我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与全球再保险市场进一步深入双向融合仍需加强。

  今年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明确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

  《实施细则》当中提到,支持保险集团、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再保险法人机构、分支机构。鼓励大型企业在上海设立自保公司。鼓励境内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专营再保险业务。

  瑞士再保险中国原总裁陈东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宏观看,国内保险业的承保能力处于过剩状态,加大国际分入业务有利于发挥承保能力的作用,同时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以及不断增加的对外投资,都需要保险保障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再保中心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提供服务。

  在他看来,目前《实施细则》所带来的政策吸引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再保中心结算的分入业务将计入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二是通过再保中心清算的境外再保人在信用风险资本因子方面将享受优惠;三是未来再保中心的跨境业务在资金支付和结售汇方面将会比较便捷;四是在临港设立再保机构将享受税收、人才等优惠。

  高素质人才是制胜关键

  近年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理应意识到,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生。

  陈振辉表示,上海再保险“国际板”建设首先要面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国际再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上海既需要与其他国际再保险中心相互角逐,以吸引更多的再保机构和业务流量,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发展。”

  其次,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监管和法律环境的透明度和开放程度。此外,再保险“国际板”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就需要加大对再保险领域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

  前海再保险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注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完善税收优惠,建立健全政策与监管机制,推动市场创新和发展。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市场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六大要点:一是人才培养。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议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是税收优惠。税优是吸引优秀(再)保险机构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建议参照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际再保险中心的税收体系,有针对性地给予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所得税的优惠措施。

  三是创新发展。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创新发展。建议通过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创新行为等方式,推动再保险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四是监管体系。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建议重点关注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

  五是合作交流。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借鉴国际经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建议重点关注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和途径。

  六是政策支持。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建议重点关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政策与市场的协同配合,推动再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风险保障将进一步下沉,预计今年我国保险信息科技投入达569亿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聚股通无关。聚股通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聚股通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聚股通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聚股通”,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